新闻动态
- 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4:28 点击次数:200
练太极、站桩的人总爱问:“内气到底能不能练出来?”别被“气”字唬住,它从不是飘着的神秘玩意儿,而是身体协调后的真实反应——练对了,自然会冒头。
先把“内气”说透。传统讲的内气,根本是意识、呼吸、身体三者拧成一股劲的体感。不是肺里的空气,是顺着呼吸和动作在体内“串”起来的协调劲儿。比如站桩时手心发麻、小腹发暖,不是气“跑”到那了,就是血液循环快了、神经末梢被激活了。太极练的是“换劲”,把零散蛮力换成整劲,这过程里的各种体感,就是内气的模样。
练出这感觉,就俩字:松、合。松是根基,身体松不透,啥感觉都出不来。站桩别僵着,肩膀想象挂两串钥匙往下坠,膝盖微屈别锁死,浑身像泡在温水里慢慢软下来。很多人练不出,全是错把“使劲”当“用功”,浑身紧绷反而堵了路。
图片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“合”是关键——呼吸、动作、意念得凑一块儿。站桩试试腹式呼吸:吸气时小腹微收,气像贴在脊背上;呼气时小腹鼓胀,气沉到丹田。这不是装样子,是让横膈膜动起来,给内脏松松绑,同时把散劲聚成一股。太极“云手”时,手臂划弧得跟着呼吸走,吸气气从丹田到指尖,呼气再收回来,越慢越能摸到气随劲走的意思。
那些“气感”,来路都特清楚。站几分钟桩脚底发热,是血通到末梢了;手指发麻像过电,是神经末梢变敏感,以前忽略的小感觉被放大了;打拳时腰腹发沉,是核心肌群活了,成了发力的“主心骨”。这些都不是凭空来的“仙气”,是身体从僵到顺的必经路。
但误区得避开。有人把内气吹成能治病的“神药”,纯瞎扯。它治不了病,只是身体变舒服的信号。还有人故意憋气找气感,搞不好头晕胸闷,就是呼吸和动作拆了家,气路堵了。更别追“气遍全身”的幻觉,真练到位了,是动作顺、呼吸稳,身体像通了的水管,不是到处窜着“气”。
其实练太极、站桩,就是帮身体找回协调。现代人久坐久站,肌肉僵、呼吸浅、神经紧,跟生了锈的机器似的。站桩“拔背松胯”,是给脊柱卸压;太极慢动作,是让筋膜舒展开;呼吸开合,是激活身体的“内在气泵”。那些暖、麻、沉的“气感”,就是机器除锈的动静。
别死磕“练没练出内气”。每天站10分钟,先把姿势站松,再合上呼吸,仨月后腰腹会发沉,打拳不用力也顺——这就是“内气”给你的实在回馈,是你对身体用心的报答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